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起初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两个派别。布尔什维克是革命派,孟什维克是机会主义派。两派是怎样形成的呢?
俄罗斯联邦又称俄罗斯,简称俄联邦。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、46个州、9个边疆区、4个自治区、1个自治州、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。国旗为白、蓝、红三色旗。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。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,地跨欧亚两大洲,国土面积为1709.82万平方公里,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,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,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,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.7%。
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。公元15世纪末,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。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,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“全俄罗斯皇帝”的头衔,并建立俄罗斯帝国。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,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,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。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。1922年12月30日,俄罗斯联邦同南高加索联邦、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建苏联。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,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。
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,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。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。在“一超多强”的国际体系中,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,其军工实力雄厚,特别是高等教育、航空航天技术,居世界前列。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,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。除此以外,俄罗斯还是金砖国家之一。
1903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任务,是“在《火星报》所提出和制定的原则的和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政党”。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共有四十三名,他们代表着二十六个组织,拥有五十一票表决权。大会代表的成分不是清一色的。真正拥护列宁的坚定的火星派,共有二十四票;有九票属于不稳定的火星派分子,他们是拥护后来成为孟什维克首领的马尔托夫的。公开的《火星报》反对者共有八票(经济派分子三票,“崩得”②分子五票)。还有十票是动摇于火星派和反火星派之间的中派。这种复杂的情况,决定着大会中充满尖锐激烈的斗争。列宁在大会期间费了很大的力气,才保证《火星报》的路线获得胜利。
大会在讨论党纲时,就发生了激烈的斗争。机会主义分子对党纲草案中的许多部分都提出了反对意见,特别是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。列宁批判了机会主义分子的反对意见。大会通过了《火星报》提出的纲领,明确地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规定为党的主要任务,同时也规定了党在当前应该实现的任务。
大会在讨论党章第一条即党员资格的条文时,发生了更激烈的争论。列宁主张,承认党纲、在物质上支持党并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,才可以成为党员。马尔托夫虽然承认前两点,但却不承认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是做党员的条件,竟认为党员可以不参加党的一个组织。马尔托夫一伙甚至主张让每个罢工者都有自行“列名”入党的权利。列宁和他的拥护者同马尔托夫一伙展开了坚决的斗争。但是,由于不稳定的火屋派分子脱离出去,使马尔托夫在这个问题上占了优势。表决结果,大会以一票弃权、二十八票对二十二票通过了马尔托夫提出的党章第一条。
自讨论党章第一条发生分裂后,斗争就更加剧烈了。可是,在大会临近结束时,由于五个“崩得”分子和两个经济派分子退出了大会,使大会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列宁派的变化。在选举党的领导机关时,列宁认为 必须把坚定的革命者选进中央委员会,马尔托夫则竭力想使机会主义分子在中央委员会里占优势。结果,列宁取得了胜利,选进中央委员会的都是拥护列宁的人。在选举《火星报》编辑部时,列宁提议由三人组成(即列宁、普列汉诺夫和马尔托夫),而马尔托夫却要求选进六人,因为其中多数是拥护马尔托夫的分子。大会通过了列宁的提议。于是,马尔托夫声明他不参加《火星报》编辑部。
大会在中央机关选举时的表决,确定了马尔托夫派的失败和列宁派的胜利。从这个时候起,拥护列宁的人,因为在大会选举时获得多数选票,就被称为布尔什维克(布尔什维克是俄语'Bonsmennkn”一词的音译, 意即多数派) ;反对列宁的人,因为获得少数选票,就被称为孟什维克(孟什维克是俄语"menbmerr”一词的音译,意即少数派)。后来,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也就成了革命派和机会主义派的代称。
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的这两个对立的派别,在关于革命的一系列问题上,都存在着尖锐的斗争。“二大”后,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充,暗中成立反党派别组织,向列宁进攻。原来同列宁一道走的普列汉诺夫被孟什维克实行分裂的要换所吓倒,表示要同孟什维克“和解”,再加上他过去那些机会主义的观点,于是,普列汉诺夫很快就由调和者变成了孟什维克。普列汉诺夫把孟什维克的编委拉进了《火星报》编辑部。列宁退出了编辑部。《火星报》从五十二期起,就变成了孟什维克宣传机会主义观点的报纸了。
为了回击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进攻,列宁在1904年写了《进一步,退两步》一书,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,加之党的大多数地方组织都团结在布尔什维克的周围,因此,孟什维克的分裂活动更加猖狂了。
在普列汉诺夫的帮助下,孟什维克在1904年夏夺得了中央委员会的多数。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不得不成立自己的中央领导机关,并且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《前进报》。这样,在当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,就形成了两个彼此独立的派别。
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,布尔什维克于4月间在伦敦召开了党的第三次代表会议,制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策略路线。孟什维克拒绝参加伦敦的代表大会,而在日内瓦召开了自己的代表大会,并制定了一条机会主义的策略路线。1906年4月,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。这次大会虽然形式上实现了两派的统一,可是实际上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仍然各有各的观点,各有自己的组织。斗争继续进行下去。1907年,俄国革命失败后,孟什维克变成了主张同沙皇政府妥协的取消派。1912年1月,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了代表会议,决定把孟什维克驱逐出党。从此以后,布尔什维克便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了。